热 ҈ 热 ҈ 热 ҈!明起河南多地上演高温“持久战”
热 ҈ 热 ҈ 热 ҈!明起河南多地上演高温“持久战”
热 ҈ 热 ҈ 热 ҈!明起河南多地上演高温“持久战”界面(jièmiàn)新闻记者 | 张旭
界面新闻编辑 | 刘海川
“端午节那几天虽然(suīrán)下了雨,可雨量实在微不足道,根本没办法缓解眼下的旱情。”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(tàikāngxiàn)高朗乡后庙村经营(jīngyíng)一家农资店的张新志向界面新闻透露,自家三十亩麦子已收割完毕,如今刚种下玉米,正排队等着灌溉(guàngài)。
“田里的水井数量(shùliàng)实在太少,每家每户都只能自己另想办法引水去浇灌(jiāoguàn)玉米地。”张新志满脸无奈地讲述着,自今年5月起,天气(tiānqì)就有些反常,大风频发,降雨稀少,旱情愈发严重。
“今年麦子的收成甚至还不如(bùrú)去年。”张新志回忆道,去年河南也遭遇了旱情(hànqíng),可据他所说,自家小麦的产量今年比去年还要低一些。
张新志以每斤1.18元的价格将小麦(xiǎomài)售出。当被问到今年赔了(le)多少钱时,他无奈地长叹:“没赚(méizhuàn)到钱。”谈及今年小麦减产的原因,张新志认为,是干旱天气致使小麦发育不良,影响了籽粒的正常灌浆过程,这才导致(dǎozhì)小麦产量下降。
自2025年3月以来,受温高雨少影响,华南、华北、西北、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气象干旱快速发展(fāzhǎn)。据“国家气候中心(zhōngxīn)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特别是陕西南部、河南西部以及甘肃南部等地,干旱程度已达重旱级别(jíbié),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特旱现象, 给当地(dāngdì)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均带来(dàilái)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其中(qízhōng),河南(hénán)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,自4月下旬以来遭遇近十年同期最(zuì)严重干旱。据河南省农业(nóngyè)农村厅数据显示,截至5月15日,全省受旱面积已达780万亩,其中豫东、豫南等(děng)小麦主产区土壤相对湿度降至40%以下,严重威胁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生长。在周口、驻马店(zhùmǎdiàn)、商丘等粮食主产区,部分农户为减少损失开始提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。
收割进度方面(fāngmiàn),河南省农业(nóngyè)农村厅(tīng)数据显示, 截至6月2日(rì)17时(shí),全省已收获小麦6031.8万亩(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.85%),其中:漯河麦收基本(jīběn)结束,平顶山(píngdǐngshān)麦收大头(dàtóu)落地,商丘367.3万亩(39.2%),许昌(xǔchāng)322.5万亩(92.5%),洛阳278.9万亩(79.4%),开封258.5万亩(58.7%),郑州192.3万亩(83.6%),新乡69.9万亩(12%),三门峡43.7万亩(38.6%),焦作43.65万亩(17.5%),济源16.2万亩(49.4%)。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4.7万台。
旱情致(zhì)玉米出苗率偏低
据河南省(hénánshěng)气象局消息(xiāoxī),受低槽东移影响,5月30日夜里到(dào)6月1日,河南黄河以南有明显降水过程,此次降水与豫南、豫中、豫东等(děng)地小麦成熟收获期重合。对此,气象部门建议,加快麦收进度,应收尽收,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开展夏播工作。
“前几日,天气预报(tiānqìyùbào)说会(shuōhuì)下雨,结果零星落了几滴,地面压根没湿透。”6月4日,河南南阳南召县小店乡凌楼村的村民李晓泽向界面新闻透露,相较(xiāngjiào)于去年,今年河南的干旱状况(zhuàngkuàng)更为严峻。田里水井抽水不过十来分钟就没水了,村民们(men)不得不自行从家中水井打水,再用大桶一趟趟运到地里浇灌(jiāoguàn)。而且,村里的路况极差,三轮车根本无法通行,村民们只能用扁担挑水。“那些老人们,都是自己背着水桶,一步一步走(zǒu)到地里去浇。”
李晓泽所在的(de)村子,种植小麦的农户寥寥无几。由于村内地势高低不平,收割机都不愿前来(qiánlái)收割作业(zuòyè)。他家仅有两亩地,主要栽种着玉兰树、女贞树,还有部分(bùfèn)玉米(yùmǐ)。然而,受干旱天气的影响,玉米的出苗率偏低,大约1/3的地里长出了玉米苗。“老一辈人都说,要是干旱再持续两个月,这一茬的玉米可能彻底没指望了。”

田地玉米的出苗情况。图片来源:受访者供图
李晓泽感慨:“算上(suànshàng)浇水、购买化肥以及人工等各项成本,种一亩玉米根本赚(zhuàn)不了几个钱。成本实在太高,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再花钱请人来浇水。对我们(wǒmen)这些靠天吃饭的(de)农民来说(láishuō),只要雨水充沛,收成自然就会好一些。可我们这儿从过年到现在,几乎就没下过一场痛痛快快的雨。现在地里到处都是铺设的水管,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浇地。”
同时(tóngshí),在河南省洛阳市(luòyángshì)伊川县某乡镇经营种子站的(de)邓茜也向界面新闻表示,近日她频繁穿梭于农田之间,满心期盼着能为新播下的玉米种子及时灌溉。
谈及今年的旱情,邓茜也表示,其严重(yánzhòng)程度(chéngdù)超过了去年。为了减少损失(sǔnshī),邓茜家的小麦在5月中旬就已提前收割完毕,产量明显低于去年。“今年开春以来,雨(yǔ)水就格外稀少,前几天虽然下了一点雨,但那点雨水对于缓解旱情来说,简直就是杯水车薪,根本(gēnběn)无济于事。”邓茜补充道。
此次旱情是何种原因导致?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在接受中国气象报采访时表示,春季以来(yǐlái)的这场干旱与(yǔ)中高纬度(gāowěidù)的大气环流尤其是东北冷涡有关联。
高辉介绍,自(zì)4月(yuè)以来,东北冷涡活跃且位置偏南,导致东部地区盛行北风距平(jùpíng),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以上干旱区的输送,水汽难以到达长江以北地区,造成陕西、河南、甘肃东部干旱持续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未来几天,河南等地(dì)高温会将率先(shuàixiān)发展,降水偏少仍是趋势。据中国气象局网站6月4日消息,气温方面,今天,河南的高温会率先发展起来,中部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过(chāoguò)37℃。中国天气网也(yě)表示,本周中后段,北方大部升温是主旋律,华北、黄淮和新疆等地干热暴晒模式持续(chíxù),35℃及(jí)以上的高温天气将逐渐增多增强。
多位受访者向界面新闻透露,由于(yóuyú)村内水井稀缺且部分年久失修,农田灌溉成了(le)棘手难题。麦收之后又紧临秋玉米播种期,灌溉问题一直存在,让村民们感到(gǎndào)头疼不已。
邓茜的婆家拥有十余亩耕地,但因缺乏水井设施,他们不得不(bùdébù)依赖从河边引水(yǐnshuǐ)来灌溉农田。“对于那些离河边较远的农户来说(shuō),引水灌溉几乎成了奢望,他们觉得浇不上水,干脆就打算让(ràng)土地暂时撂荒。”邓茜说。
界面新闻注意(zhùyì)到,自今年4月河南南部等地旱情初现端倪,抗旱(kànghàn)便成了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然而,灌溉却成为了抗旱工作中的一大阻碍。5月,有村民(cūnmín)在政府留言平台上反映农田灌溉方面存在的难题。
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贾桥村村民留言称,“由于我们村有一方地的(de)灌溉井前几年坏了,一直没有修缮,导致这几年抗旱不成,这一方地因为(yīnwèi)没有灌溉导致连年不收,土地、化肥都浪费了,望领导予以重视,帮助(bāngzhù)早日(zǎorì)解决问题。”

截图来源:领导留言板网站
对此,新野县委(xiànwěi)表示,经(jīng)核查,该村民12亩(mǔ)责任田的机井因井管损坏无法使用。贾桥村委立即协调其使用邻近机井应急,同时镇政府向上级申报维修。“近期将组织(zǔzhī)专业人员修缮,并已申请在周边8个村新打灌溉机井。”
此外,河南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吴井村村民呼吁抗旱(kànghàn)支援(zhīyuán):“水井水源几近干涸”,“耕地大面积干裂(gānliè),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严重减产”,“留守老人无力承担凿井费。”

截图来源:领导留言板网站
收到村民(cūnmín)留言后,独树镇回复表示(biǎoshì),经排查,村内49眼机井运行正常,“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”。随后,镇政府启动三级联动机制——开展3轮人工增雨作业;调集洒水车、消防车巡回供水(gōngshuǐ);推广(tuīguǎng)喷灌滴灌技术;对岗丘区域(qūyù)打应急机井;同步推进“一喷三防”8万亩次。
界面新闻注意到,在今年夏粮(xiàliáng)生产关键期,4月18日,河南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,支持各地(gèdì)迅速开展抗旱(kànghàn)浇麦、保粮稳产工作。加上年前下达的3.86亿元“一喷三防”资金,和(hé)3000万元赤霉病专款,河南已累计投入4.66亿元,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坚实财力支撑。同时(tóngshí),河南省通过重启机井、合理调配水库资源、积极引水通渠以及适时实施(shíshī)人工降雨等措施并举(bìngjǔ),正全力以赴地应对并缓解各地的旱情。
此外,据应急(yìngjí)管理部5月22日消息,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针对近期陕西、河南等省(shěng)旱情(hànqíng),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,协调壹基金、阿里集团、爱德(àidé)基金会、中国(zhōngguó)乡村发展基金会、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等向陕西、河南等省援助瓶装饮用水5万余件(箱)、储水罐1000余个以及抽水泵等救灾物资,支持地方进一步做好受旱困难群众(kùnnánqúnzhòng)基本饮水保障工作。
目前,小麦收割进度已进行七成,今年夏粮是否会因旱情(hànqíng)导致减产(jiǎnchǎn)?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兆荣此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(cǎifǎng)时表示,夏粮是否减产,还需要整体评估,跟(gēn)干旱面积、灌溉情况以及未来的天气变化等因素相关。
南京(nánjīng)财经大学粮食和(hé)物资学院教授钱龙也向界面新闻表示,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因小麦生长(shēngzhǎng)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在(zài)灌浆期影响尤为剧烈。“灌浆期,干旱会(huì)导致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,淀粉减少,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。同时,干旱会促使小麦加速成熟,但这种早熟并不利于小麦的充分(chōngfèn)灌浆,导致麦粒不够饱满,最终对产量造成影响。”钱龙说
“在干旱情况下,小麦的收割日期通常会(huì)提前一周左右,甚至更长。”钱龙表示,具体提前时间取决于(qǔjuéyú)干旱程度和地区差异。此外,农户(nónghù)为减少收割过程中麦粒脱落的损失,也会倾向于提前收割。
针对(zhēnduì)当前正在播种的玉米是否会因持续到来的旱情受到影响(yǐngxiǎng),钱龙表示,尽管玉米本身具备(jùbèi)耐旱特性,然而(ránér),若干旱程度(chéngdù)持续加重(jiāzhòng),仍会给玉米产量带来负面影响。鉴于此,为保障玉米产量,需精准把握玉米生长(shēngzhǎng)的蓄水关键阶段,优先满足其水分需求。与此同时,积极推广滴灌、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,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。另外,灌溉时间的选择也需谨慎,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防止玉米根系因高温灌溉而遭受灼伤。
俗话说“大旱之后必有大涝”,针对旱涝急转现象,钱龙指出,大旱过后土壤板结,蓄水能力下降,若遭遇(zāoyù)突然洪涝,农作物(nóngzuòwù)根系易受损甚至死亡。因此,需(xū)提前做好田间管理,建设完善沟渠等排水设施(shèshī),及时排水防涝。
随着全球气候变化,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愈发频繁,农业生产(shēngchǎn)不能仅依赖(yīlài)“天帮忙”,更需“人努力”。
对此,钱龙建议,为应(yīng)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,应加强耐旱耐涝品种的研发(yánfā)与推广,提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。同时,改善土壤微生(tǔrǎngwēishēng)态,保护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自我调节和蓄水能力,从而增强农作物抗逆性。此外,加强小型水库、塘坝、机井等水利设施(shèshī)建设也是保障农业(nóngyè)生产的重要举措。

界面(jièmiàn)新闻记者 | 张旭
界面新闻编辑 | 刘海川
“端午节那几天虽然(suīrán)下了雨,可雨量实在微不足道,根本没办法缓解眼下的旱情。”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(tàikāngxiàn)高朗乡后庙村经营(jīngyíng)一家农资店的张新志向界面新闻透露,自家三十亩麦子已收割完毕,如今刚种下玉米,正排队等着灌溉(guàngài)。
“田里的水井数量(shùliàng)实在太少,每家每户都只能自己另想办法引水去浇灌(jiāoguàn)玉米地。”张新志满脸无奈地讲述着,自今年5月起,天气(tiānqì)就有些反常,大风频发,降雨稀少,旱情愈发严重。
“今年麦子的收成甚至还不如(bùrú)去年。”张新志回忆道,去年河南也遭遇了旱情(hànqíng),可据他所说,自家小麦的产量今年比去年还要低一些。
张新志以每斤1.18元的价格将小麦(xiǎomài)售出。当被问到今年赔了(le)多少钱时,他无奈地长叹:“没赚(méizhuàn)到钱。”谈及今年小麦减产的原因,张新志认为,是干旱天气致使小麦发育不良,影响了籽粒的正常灌浆过程,这才导致(dǎozhì)小麦产量下降。
自2025年3月以来,受温高雨少影响,华南、华北、西北、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气象干旱快速发展(fāzhǎn)。据“国家气候中心(zhōngxīn)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特别是陕西南部、河南西部以及甘肃南部等地,干旱程度已达重旱级别(jíbié),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特旱现象, 给当地(dāngdì)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均带来(dàilái)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其中(qízhōng),河南(hénán)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,自4月下旬以来遭遇近十年同期最(zuì)严重干旱。据河南省农业(nóngyè)农村厅数据显示,截至5月15日,全省受旱面积已达780万亩,其中豫东、豫南等(děng)小麦主产区土壤相对湿度降至40%以下,严重威胁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生长。在周口、驻马店(zhùmǎdiàn)、商丘等粮食主产区,部分农户为减少损失开始提前收割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。
收割进度方面(fāngmiàn),河南省农业(nóngyè)农村厅(tīng)数据显示, 截至6月2日(rì)17时(shí),全省已收获小麦6031.8万亩(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.85%),其中:漯河麦收基本(jīběn)结束,平顶山(píngdǐngshān)麦收大头(dàtóu)落地,商丘367.3万亩(39.2%),许昌(xǔchāng)322.5万亩(92.5%),洛阳278.9万亩(79.4%),开封258.5万亩(58.7%),郑州192.3万亩(83.6%),新乡69.9万亩(12%),三门峡43.7万亩(38.6%),焦作43.65万亩(17.5%),济源16.2万亩(49.4%)。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4.7万台。
旱情致(zhì)玉米出苗率偏低
据河南省(hénánshěng)气象局消息(xiāoxī),受低槽东移影响,5月30日夜里到(dào)6月1日,河南黄河以南有明显降水过程,此次降水与豫南、豫中、豫东等(děng)地小麦成熟收获期重合。对此,气象部门建议,加快麦收进度,应收尽收,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开展夏播工作。
“前几日,天气预报(tiānqìyùbào)说会(shuōhuì)下雨,结果零星落了几滴,地面压根没湿透。”6月4日,河南南阳南召县小店乡凌楼村的村民李晓泽向界面新闻透露,相较(xiāngjiào)于去年,今年河南的干旱状况(zhuàngkuàng)更为严峻。田里水井抽水不过十来分钟就没水了,村民们(men)不得不自行从家中水井打水,再用大桶一趟趟运到地里浇灌(jiāoguàn)。而且,村里的路况极差,三轮车根本无法通行,村民们只能用扁担挑水。“那些老人们,都是自己背着水桶,一步一步走(zǒu)到地里去浇。”
李晓泽所在的(de)村子,种植小麦的农户寥寥无几。由于村内地势高低不平,收割机都不愿前来(qiánlái)收割作业(zuòyè)。他家仅有两亩地,主要栽种着玉兰树、女贞树,还有部分(bùfèn)玉米(yùmǐ)。然而,受干旱天气的影响,玉米的出苗率偏低,大约1/3的地里长出了玉米苗。“老一辈人都说,要是干旱再持续两个月,这一茬的玉米可能彻底没指望了。”

李晓泽感慨:“算上(suànshàng)浇水、购买化肥以及人工等各项成本,种一亩玉米根本赚(zhuàn)不了几个钱。成本实在太高,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再花钱请人来浇水。对我们(wǒmen)这些靠天吃饭的(de)农民来说(láishuō),只要雨水充沛,收成自然就会好一些。可我们这儿从过年到现在,几乎就没下过一场痛痛快快的雨。现在地里到处都是铺设的水管,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浇地。”
同时(tóngshí),在河南省洛阳市(luòyángshì)伊川县某乡镇经营种子站的(de)邓茜也向界面新闻表示,近日她频繁穿梭于农田之间,满心期盼着能为新播下的玉米种子及时灌溉。
谈及今年的旱情,邓茜也表示,其严重(yánzhòng)程度(chéngdù)超过了去年。为了减少损失(sǔnshī),邓茜家的小麦在5月中旬就已提前收割完毕,产量明显低于去年。“今年开春以来,雨(yǔ)水就格外稀少,前几天虽然下了一点雨,但那点雨水对于缓解旱情来说,简直就是杯水车薪,根本(gēnběn)无济于事。”邓茜补充道。
此次旱情是何种原因导致?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在接受中国气象报采访时表示,春季以来(yǐlái)的这场干旱与(yǔ)中高纬度(gāowěidù)的大气环流尤其是东北冷涡有关联。
高辉介绍,自(zì)4月(yuè)以来,东北冷涡活跃且位置偏南,导致东部地区盛行北风距平(jùpíng),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以上干旱区的输送,水汽难以到达长江以北地区,造成陕西、河南、甘肃东部干旱持续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未来几天,河南等地(dì)高温会将率先(shuàixiān)发展,降水偏少仍是趋势。据中国气象局网站6月4日消息,气温方面,今天,河南的高温会率先发展起来,中部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超过(chāoguò)37℃。中国天气网也(yě)表示,本周中后段,北方大部升温是主旋律,华北、黄淮和新疆等地干热暴晒模式持续(chíxù),35℃及(jí)以上的高温天气将逐渐增多增强。
多位受访者向界面新闻透露,由于(yóuyú)村内水井稀缺且部分年久失修,农田灌溉成了(le)棘手难题。麦收之后又紧临秋玉米播种期,灌溉问题一直存在,让村民们感到(gǎndào)头疼不已。
邓茜的婆家拥有十余亩耕地,但因缺乏水井设施,他们不得不(bùdébù)依赖从河边引水(yǐnshuǐ)来灌溉农田。“对于那些离河边较远的农户来说(shuō),引水灌溉几乎成了奢望,他们觉得浇不上水,干脆就打算让(ràng)土地暂时撂荒。”邓茜说。
界面新闻注意(zhùyì)到,自今年4月河南南部等地旱情初现端倪,抗旱(kànghàn)便成了当地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然而,灌溉却成为了抗旱工作中的一大阻碍。5月,有村民(cūnmín)在政府留言平台上反映农田灌溉方面存在的难题。
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贾桥村村民留言称,“由于我们村有一方地的(de)灌溉井前几年坏了,一直没有修缮,导致这几年抗旱不成,这一方地因为(yīnwèi)没有灌溉导致连年不收,土地、化肥都浪费了,望领导予以重视,帮助(bāngzhù)早日(zǎorì)解决问题。”

对此,新野县委(xiànwěi)表示,经(jīng)核查,该村民12亩(mǔ)责任田的机井因井管损坏无法使用。贾桥村委立即协调其使用邻近机井应急,同时镇政府向上级申报维修。“近期将组织(zǔzhī)专业人员修缮,并已申请在周边8个村新打灌溉机井。”
此外,河南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吴井村村民呼吁抗旱(kànghàn)支援(zhīyuán):“水井水源几近干涸”,“耕地大面积干裂(gānliè),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严重减产”,“留守老人无力承担凿井费。”

收到村民(cūnmín)留言后,独树镇回复表示(biǎoshì),经排查,村内49眼机井运行正常,“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”。随后,镇政府启动三级联动机制——开展3轮人工增雨作业;调集洒水车、消防车巡回供水(gōngshuǐ);推广(tuīguǎng)喷灌滴灌技术;对岗丘区域(qūyù)打应急机井;同步推进“一喷三防”8万亩次。
界面新闻注意到,在今年夏粮(xiàliáng)生产关键期,4月18日,河南省财政紧急下达资金5000万元,支持各地(gèdì)迅速开展抗旱(kànghàn)浇麦、保粮稳产工作。加上年前下达的3.86亿元“一喷三防”资金,和(hé)3000万元赤霉病专款,河南已累计投入4.66亿元,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坚实财力支撑。同时(tóngshí),河南省通过重启机井、合理调配水库资源、积极引水通渠以及适时实施(shíshī)人工降雨等措施并举(bìngjǔ),正全力以赴地应对并缓解各地的旱情。
此外,据应急(yìngjí)管理部5月22日消息,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针对近期陕西、河南等省(shěng)旱情(hànqíng),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,协调壹基金、阿里集团、爱德(àidé)基金会、中国(zhōngguó)乡村发展基金会、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等向陕西、河南等省援助瓶装饮用水5万余件(箱)、储水罐1000余个以及抽水泵等救灾物资,支持地方进一步做好受旱困难群众(kùnnánqúnzhòng)基本饮水保障工作。
目前,小麦收割进度已进行七成,今年夏粮是否会因旱情(hànqíng)导致减产(jiǎnchǎn)?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兆荣此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(cǎifǎng)时表示,夏粮是否减产,还需要整体评估,跟(gēn)干旱面积、灌溉情况以及未来的天气变化等因素相关。
南京(nánjīng)财经大学粮食和(hé)物资学院教授钱龙也向界面新闻表示,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因小麦生长(shēngzhǎng)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但在(zài)灌浆期影响尤为剧烈。“灌浆期,干旱会(huì)导致小麦蛋白质含量增加,淀粉减少,从而影响小麦的品质。同时,干旱会促使小麦加速成熟,但这种早熟并不利于小麦的充分(chōngfèn)灌浆,导致麦粒不够饱满,最终对产量造成影响。”钱龙说
“在干旱情况下,小麦的收割日期通常会(huì)提前一周左右,甚至更长。”钱龙表示,具体提前时间取决于(qǔjuéyú)干旱程度和地区差异。此外,农户(nónghù)为减少收割过程中麦粒脱落的损失,也会倾向于提前收割。
针对(zhēnduì)当前正在播种的玉米是否会因持续到来的旱情受到影响(yǐngxiǎng),钱龙表示,尽管玉米本身具备(jùbèi)耐旱特性,然而(ránér),若干旱程度(chéngdù)持续加重(jiāzhòng),仍会给玉米产量带来负面影响。鉴于此,为保障玉米产量,需精准把握玉米生长(shēngzhǎng)的蓄水关键阶段,优先满足其水分需求。与此同时,积极推广滴灌、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,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。另外,灌溉时间的选择也需谨慎,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防止玉米根系因高温灌溉而遭受灼伤。
俗话说“大旱之后必有大涝”,针对旱涝急转现象,钱龙指出,大旱过后土壤板结,蓄水能力下降,若遭遇(zāoyù)突然洪涝,农作物(nóngzuòwù)根系易受损甚至死亡。因此,需(xū)提前做好田间管理,建设完善沟渠等排水设施(shèshī),及时排水防涝。
随着全球气候变化,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愈发频繁,农业生产(shēngchǎn)不能仅依赖(yīlài)“天帮忙”,更需“人努力”。
对此,钱龙建议,为应(yīng)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,应加强耐旱耐涝品种的研发(yánfā)与推广,提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。同时,改善土壤微生(tǔrǎngwēishēng)态,保护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自我调节和蓄水能力,从而增强农作物抗逆性。此外,加强小型水库、塘坝、机井等水利设施(shèshī)建设也是保障农业(nóngyè)生产的重要举措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