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4万亩荒漠变绿洲,“戈壁奇迹”背后的“潍坊密码”

体育正文 288 0

4万亩荒漠变绿洲,“戈壁奇迹”背后的“潍坊密码”

4万亩荒漠变绿洲,“戈壁奇迹”背后的“潍坊密码”

鲁网6月13日讯 “以前这儿风沙很大,现在柳树(liǔshù)一排排,风沙也不见了踪影。”在南木林生态(shēngtài)示范区,护林员琼巴轻抚着眼前的树苗,黝黑的脸上漾着笑意。在他身后(shēnhòu),288万株(wànzhū)苗木正在阳光下肆意生长。 南木林县,是西藏第二人口大县,地处(dìchǔ)雅鲁藏布江北岸,曾因风沙肆虐、土壤贫瘠而被视为“造林(zàolín)禁区”,生态环境十分脆弱。 如今,在一批批潍坊援藏队伍的接力奋斗下(xià),曾经的荒漠(huāngmò)正逐渐恢复生机,成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沃土。 昔日戈壁荒滩,变身生态绿洲(lǜzhōu) “以前出门得裹紧头巾,回家时耳朵里都是沙子。”在南木林县艾玛乡党委书记陈忠阳(chénzhōngyáng)的记忆里,2008年前的雅江北岸是“风吹石头跑,遍地不长(bùzhǎng)草”的绝境,让当地群众(qúnzhòng)苦不堪言。 南木林县具有高原上典型(diǎnxíng)的风沙大、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,土壤卵石、砾石多,水分、养分流失(liúshī)严重,种树极难存活。当地老人形容(xíngróng),“每天早上醒来(xǐnglái),桌子上都覆盖着一层灰土,用抹布擦去,不过一会儿就恢复了原样。” 转机始于2008年。山东潍坊(wéifāng)第三批援藏(yuánzàng)干部带着“三大一深”植树法(大坑、大苗、大水、深栽)进驻,在造林禁区栽下10万株(wànzhū)柳树、杨树,80%的成活率让农牧民看到了希望。 “誓将荒滩变绿洲。”援藏工作组通过实地(shídì)调研,在雅江北岸规划了80平方公里的生态示范区,形成(xíngchéng)集牧草种植、畜牧养殖、特色加工、生态休闲于(yú)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。 经过援藏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,如今,雅江北岸已树木(shùmù)成林,昔日的荒漠戈壁已然成为一片生态(shēngtài)绿洲。 “截至目前,示范区累计投资2亿余元(援藏资金6000余万元),完成造林(zàolín)4万多亩,栽植新疆(xīnjiāng)杨、沙棘等苗木300万余株,建设绿色走廊林网及水渠100公里(gōnglǐ),形成沙地、湿地(shīdì)、草地、田地、树林交融的生态格局。”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,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委常务副书记、政府常务副县长李(lǐ)连平说。 一颗小榛果,托起(tuōqǐ)致富梦 生态林蔚然成荫,如何打造一片经济林,让群众(qúnzhòng)共享生态红利(hónglì),成为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思考的新课题。 “我们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根据高原高寒、蒸发大的气候特点(tèdiǎn),结合潍坊(wéifāng)所能,经多方(duōfāng)考察,科学对比,最终选用适合高原特点的耐寒、耐旱的平欧榛树种进行试验种植(zhòngzhí)。”李(lǐ)连平告诉记者,2023年,潍坊援藏投资100余万元,在南木林镇米如村(rúcūn)东侧山地试验种植榛子经济试验林40亩4000棵,经过精心照料,存活率达到了80%以上,进入盛果期后,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。 小小的榛子果实,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,点燃了援藏干部对打造(dǎzào)经济林、为群众创造经济收益的新憧憬(chōngjǐng)。 李连平表示(biǎoshì),2025年,潍坊援藏接续投资158万元,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东侧,栽植4年龄平欧榛40余亩7000余棵,成活率达到(dádào)85%,第二年即可(jíkě)结果,产生效益。未来将在县域推广,为高原(gāoyuán)经济林产业探路。  “输血(shūxuè)”“造血”并重,续写戈壁新“奇迹” 援藏工作,既(jì)要“授之以鱼”,更要“授之以渔”。 潍坊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深化(shēnhuà)“实职化”使用(shǐyòng),力推生态援藏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。 据李连平介绍(jièshào),示范区左侧5000亩荒漠也被改造成高标准农田,青稞亩产700斤、土豆(tǔdòu)亩产3000斤,农牧民(nóngmùmín)年增收超4500元。 荒地变良田(liángtián),不仅提高了作物(zuòwù)产量,给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,也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就业率。 “现在(xiànzài)管护队每月发1500元(yuán),年收入多了1万多元。” 护林员(hùlínyuán)琼巴高兴地说。近年来,潍坊援藏工作组充分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示范区建设,每年安排专项资金90万元,设立60名专职护林员,实行网格化、精细化、常态化管理。这不仅保障了树木的茁壮成长,更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(lěijì)设立生态岗位(gǎngwèi)25082个(gè),为当地群众增收3500多万元。 如今,南木林县风沙(fēngshā)小了,环境美了,群众也更富了。“目前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%,风沙减少三分之一。” 李连平描绘着更广阔(guǎngkuò)的前景(qiánjǐng),“未来计划发展林下经济(jīngjì)和生态旅游,让‘绿叶子’持续变成‘钱袋子’。” “今年(jīnnián)植树节我们又种了万株苗木,绿色版图还在扩大。”李连平说,十五(wǔ)五期间,他们还将投入300万元升级灌溉管网,让这片绿洲(lǜzhōu)成为民族团结的“生命纽带”。 千里鲁藏情,格桑花更艳。从戈壁荒滩(huāngtān)到绿水青山,再到“金山银山”,潍坊市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(réncái)以不畏艰难、不惧困苦的斗志和“一茬(yīchá)接着一茬干、一张蓝图绘到底”的毅力决心,在世界屋脊上筑起了一座生机盎然的“塞罕坝”。(本网记者(jìzhě))
4万亩荒漠变绿洲,“戈壁奇迹”背后的“潍坊密码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