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,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

体育正文 200 0

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,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

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,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

美国4月初对中国加征(jiāzhēng)畸高关税一度引起市场担忧,但最终(zuìzhōng)4月份的财政、经济数据显示,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。 财政部数据显示,4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增速首次实现年内由负转正,同比增长约1.9%。这也带动今年(jīnnián)前4个(gè)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缩窄(suōzhǎi)至-0.4%。 多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,关税战预期下(xià)“抢补货”“抢出口”“转出口”等对冲对美出口下滑,而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和积极(jījí)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也对冲经济(jīngjì)下行压力。随着中美双方90天内大幅(dàfú)下调关税,上半年经济预计保持稳定增长,短期内财政政策主要是加快落实好既有政策举措(jǔcuò),比如加快发行政府债券等,并适时储备增量政策根据后续形势择机而出,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(qūjiān)。 为何4月关税战升级下(xià),税收收入增速逆势增长?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,4月财政经济数据总体(zǒngtǐ)上呈现出(chéngxiànchū)稳定(wěndìng)和韧性的(de)特征,关税战的冲击有宏观时滞,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好于市场预期,税收好于预期,主要是源于“转出口”部分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,4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21%,但对东盟出口增长20.8%。而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对国内消费(xiāofèi)和投资(tóuzī)形成(xíngchéng)有力支撑,4月耐用品消费、设备投资、广义(guǎngyì)基建投资同比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。另外,新质生产力生产和投资增速较高,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传统生产的下行。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(gàosù)第一财经,海外企业(qǐyè)“抢补货”、国内企业“抢出口”带动(dàidòng)出口和订单上升,使得四月出口数据(shùjù)不弱,在订单带动下工业生产拉动增值税维持正增长。另外“两新”政策补贴以及部分企业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,均带动企业成本降低(jiàngdī),利润上升。此外去年《公平竞争条例》发布实施,加上“反内卷”政策导向,加强了税收统一监管,减少了地方税收竞争对税收的负面影响。 “从4月份财政收支数据来看,无论是支出力度(lìdù)还是收入恢复均延续向好趋势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当前低物价水平下,整体税收依然为负增长,例如企业所得税、关税(guānshuì)、房地产相关(xiāngguān)五税较去年同期均为负增长,也反映了关税因素扰动下,对(duì)预期和企业利润率的影响。”章俊说(zhāngjùnshuō)。 财政部(cáizhèngbù)数据显示,今年前4个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,同比下降(xiàjiàng)0.4%。全国政府性(xìng)基金预算收入12586亿元,同比下降6.7%。 上图来自中国(zhōngguó)银河证券研报(下同) 尽管收入有所(yǒusuǒ)下滑,但(dàn)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,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。 根据财政部数据,1—4月(yuè),全国一般(yìbān)公共预算支出93581亿元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4.6%。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136亿元,同比增长17.7%。 4月份房地产销售、投资数据(shùjù)较3月份略有下降,而4月份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(de)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(下称地方土地出让收入)增速显著回升至4.3%,为何出现(chūxiàn)这种反差? 章俊分析,4月份地方土地(tǔdì)(tǔdì)出让收入累计同比-11.4%(前值-15.9%),当月增速由负转正。这一方面是地方最终土地收入入账与土地拍卖(pāimài)存在(zài)(zài)部分滞后,即年初1-3月份房地产一、二级市场热度较高,部分成交土地在四月份(sìyuèfèn)陆续入账形成收入,在往年的数据中也存在以上情况。另一方面也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(jiégòuxìng)变化有关(yǒuguān),年初以来一、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数据恢复较快,且新出让土地集中在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,土地溢价率有所上升,而土地拍卖单价的提升,会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与土地收入增速出现分化。 罗志恒认为,4月卖地(màidì)收入当月增速转正,这主要(zhǔyào)是源于土地出让合同签署与资金入库有时间差,当前入库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要反映的是去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(shìchǎng)向好(hǎo)回升的态势(tàishì),而非当前的房地产形势。房地产市场总体上看随着供需形势逆转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,短期有一定压力,但从中长期看城镇化进程上升、家庭小型化、人均居住面积提高、旧房拆改等仍支撑房地产需求,不必过于悲观(bēiguān)。 近期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,要求到(dào)2030年,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(zhòngyào)进展。城市更新能够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,扩大内需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,对于促进(cùjìn)经济增长、进一步(jìnyíbù)保障和改善民生都(dōu)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 短期财政(cáizhèng)加码概率降低 面对关税战冲击,经过(jīngguò)各方努力和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对冲,4月份中国经济顶住(dǐngzhù)压力稳定增长,延续向(xiàng)新向好发展态势。5月10日至11日,中美双方在瑞士(ruìshì)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,双方协商同意在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。 在这一(yī)变化之下,中国财政政策接下来如何应对?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(jīngjì)学家丁爽告诉第一财经,外贸商家(shāngjiā)“抢(qiǎng)出口”、财政政策靠前实施,加上(jiāshàng)去年二季度基数低,预计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接近5%,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于5%,这降低了近期出台增量财政刺激的可能性。后续可以根据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决定增量措施(cuòshī)的必要性和剂量。当前则是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批准的财政措施足额实施。 罗志恒表示,中美(měi)开启90天谈判是中方坚决反制以及美方考虑自身经济金融风险、中美难以完全脱钩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,短期仍(réng)可能引发抢出口浪潮,经济数据仍有一定(yídìng)韧性。 他表示,但还要看到美对华加征(jiāzhēng)关税仍(réng)在40%以上,财政政策的发力点有两个层次:第一层次是今年既有政策加快加紧实施,无论是赤字、专项债、超长期特别国债都要靠前发力,推动(tuīdòng)新增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、推动两新两重(liǎngzhòng)落地、推动化债稳步实施。 第二个层次是(shì)(shì)储备新增政策,其一是纾困以维持社会稳定,纾困受关税冲击的企业、行业和(hé)相关失业群体,按照低保标准给予一定的失业补贴,对受损行业和企业给予财政贴息等(děng);其二是扩大总需求,及时储备并追加预算,一方面增强市场信心,另一方面随时可以注入实体经济;其三是启动“国资-财政-社保”联动改革,大幅提高国有资本利润上缴到财政,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,提高城乡居民尤其(yóuqí)是农民的养老金(yǎnglǎojīn),增加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(yìyuàn)。 章俊表示,目前来看,存量(cúnliàng)财政政策规模依然充足(chōngzú),短期主要是加紧落实存量政策,并适时储备增量政策。 章俊认为,存量(cúnliàng)政策方面,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(fāxíng)进度高于(gāoyú)去年,但扣除化债资金后,较2022年、2023年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目前地方新增专项债亦有(zhàiyìyǒu)3万亿元左右待发规模,超长期特别国债刚刚启动发行,后续亦有1.5万亿元左右待发规模,因此预计二季度财政仍将是(shì)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之一。 而在(zài)增量政策方面,章俊表示目前(mùqián)经济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在于关税政策,而内部主要不确定性仍然在于房地产。因此(yīncǐ),后续无论是通过增发政府(zhèngfǔ)债券还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方式,其主要投向应集中在扩内需、稳就业、稳地产方向。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,要加紧实施(shíshī)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超(chāo)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(shǐyòng)。兜牢基层“三保”(即(jí)“保基本民生、保工资、保运转”)底线。 今年以来政府(zhèngfǔ)加快发债稳经济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,今年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.85万亿元(wànyìyuán),同比多3.58万亿元。 (本文来自第一财经(cáijīng))
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,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